軟體流程自動化全解析:PA、RPA、AI Agent 的應用與差異
大家一聽到「自動化」,可能會聯想到工廠的機器手臂或掃地機器人,但我們今天要聊的是另一種更貼近日常工作的自動化——軟體流程自動化。
關於我與流程自動化、EMILY.RPA
我是 Gordon,來自台灣的新創團隊 EMILY.RPA,擔任的職位是「教練」。這個職位的角色結合了顧問與工程師,主要負責為客戶分析並優化業務流程,再用我們自家的 EMILY.RPA 工具將這些流程實現自動化。
☕ 自動化是什麼?
咖啡機到掃地機器人
早上起來時,我們按咖啡機就聽到嘎拉嘎拉聲,濃郁的咖啡香就傳來了;又或者,出門前輕按遙控器,掃地機器人便開始四處清潔,等你回家時地板已經一塵不染?
這些都是自動化技術的日常應用。咖啡機自動煮咖啡、掃地機器人自動清潔地板,背後的核心都是「讓機器幫人做重複、耗時的工作」,減少人工介入,提高效率與便利性。
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軟體上,自動幫你記帳、到某個網頁抓取資訊,或是填寫資訊。使用 流程自動化來處理訂單、庫存管理或報表生成,這些做法都能幫助店家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營運效率。
什麼是流程自動化?
流程自動化可以從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來理解:像是接收帳單後要輸入到 ERP 系統、從電商平台 Momo 下載訂單資料做出貨處理、或從後台取得客戶資訊等。這些動作就是一連串的「流程」,透過軟體,我們可以讓電腦自動完成這些工作。
三種自動化技術簡介:PA、RPA 與 AI Agent
1. PA(流程自動化)
PA 是以 API 串接為主的自動化方式。
API(應用程式介面)就像是軟體間的橋樑,例如你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其實就是透過 API 去取得該網站伺服器取得資料。
常見的 PA 工具有 n8n、Make 和 Zapier,這些工具能將 API 串接模組化,不需要寫太多程式碼,甚至用圖形化介面就能完成自動化。例如當你收到銀行的對帳單時,自動將該郵件傳送到 LINE,並夾帶檔案提醒你,就是一個簡單的 PA 流程。
PA 的事件觸發方式包含時間排程、Webhook(例如表單被填寫時觸發)、以及資料變動等,讓使用者可以靈活設定流程。
以家庭智慧系統來做比喻:
家庭智慧設定(PA),我們可以在手機上設定各種情境,例如早上八點(時間排程)就會自動放音樂(模組)、打開窗簾(模組)。
家庭智慧系統就是 PA 軟體可以快速的做你自己想要的設定,而這些音響、窗簾等設定就是包好的模組,可以設定說音響(開啟、關閉、聲音大小等等),讓你有一個介面快速可以做設定。
而 Webhook 的概念像是設定一進門,燈就會打開,一進門這個動作被偵測到,就會做燈打開這個流程。
2. 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RPA 除了能做 API 串接,也能模擬人類使用滑鼠與鍵盤的操作,處理沒有開放 API 的系統,例如銀行網站、ERP、SAP 等地端應用程式。
目前主流工具包括微軟的 Power Automate、UiPath,以及我們自家開發的 EMILY.RPA。 EMILY.RPA 採用瀏覽器核心技術,可以像錄製 Excel 巨集一樣記錄操作流程,達到更直覺的自動化效果。
其他家是使用瀏覽器插件的方式,可能會因為瀏覽器版本更新就失效,就需要再去更改流程。
RPA 的核心技術包括影像辨識、網頁節點操作、鍵盤滑鼠模擬等,適合需要高自由度與整合地端環境的流程。
3. AI Agent(智能代理人)
AI Agent 是最近來火熱的話題,它結合 AI 的學習與決策能力,能主動與使用者互動完成任務,例如自動幫你訂高鐵票、規劃行程等。
AI Agent 的範圍很大,目前較多屬於作特定工作的,例如專門寫程式的 Cursor,做研究的 Deep Research,而流程方面的較少。
目前流程方面的 AI Agent 仍面臨穩定性、可預測性、上下文記憶與可控性等挑戰。例如若流程有 10 個步驟,每步有 1% 錯誤率,整體成功率僅剩 90%。這對於企業流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風險。
且有結果不可控,若這次失敗,你可能不知道錯誤在哪個流程,或是你要做調整,但調整後你不知道成功率是否有真正的提高。
PA vs RPA:選用建議與實際應用
- 功能差異:RPA 幾乎涵蓋 PA 的能力,且還能處理無 API 的系統。但如果流程只需要 API 串接,PA 工具可能更輕便與直覺。
- 開發難度:兩者皆屬於低程式碼工具,適合不同技術程度的使用者。就像 Excel 有基本與進階功能,PA/RPA 也能從簡單流程到複雜自動化應用。
- 價格與適用族群:RPA 成本較高,通常為企業所需,可以具備離線執行能力,符合高資安需求。PA 工具則更適合個人與小型團隊處理生活化或工作上的輕量流程。
*RPA 通常是購買期限,不限制使用次數,而 PA 是看你的用量,所以用量非常大的話 PA 的費用也可能較高。

真實應用案例分享
- 使用 PA:
- 自動讀取信件,回覆與分類
- 訂單資料(Shoplify)自動同步到 Google Sheets,並寄送通知給相關單位
- 將 Slack 訊息同步到 Line 避免遺漏重要通知
- 使用 RPA:
- 批次登錄帳單至 ERP 系統
- 自動登入網站、下載報表或填寫表單
- 處理 PDF 資料擷取
AI Agent 的未來展望
AI Agent 可應用於深度資料研究(如用 Perplexity/GPT 進行研究)、程式碼生成(如 Cursor)、或智慧客服等。雖然目前仍有穩定性與可控性限制,目前可以結合 PA/RPA 相輔相成,創造出更智慧化、彈性更高的自動化流程。
AI Agent + PA/RPA
RPA、PA 擅長執行重複性的工作,且因為都是使用程式碼串接,能夠完全控制、執行,PA 擅長 API 串接,RPA 則是沒有 API 的網站也可以。
我們可以使用 PA 和 RPA 準備好流程,就像工具箱的工具一樣,創建自動訂高鐵票、行事曆自動建立、Google sheet 資料同步等工具,並串接好 AI。
我們只要跟 AI agent 說,我要訂高鐵票 5/20 幾點幾分,而這時後他就會使用 RPA 中的高鐵訂票流程,訂好票,並使用行事曆自動建立流程,幫你建立行事曆。使用這種方式達到完整執行又彈性。
結語
自動化並不只限於大型企業或工程師。隨著工具的圖形化與模組化發展,任何人都可以開始優化自己的流程。了解 PA、RPA 與 AI Agent 的差異與搭配方式,能幫助你選擇適合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